谢明:产区溯源,白酒业在“双循环”中开启”十四五”

面对白酒行业在2017年进入调整期过后的复苏,在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凸显的同时,尤其是疫情过后,如何为其他中小型优质白酒企业找到一条发展之路,如何让中国白酒产业在“双循环”经济中,实现更为稳健地落地?产区溯源,就成为了中国白酒产业在双循环经济中,开启“十四五”的关键。
一、马太效应下,产区原酒溯源的增长前景
高端酒限量提价的腾挪空间
从这组数据中,不难发现2020年1至6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销售收入均下降,但是利润却实现了增长。
未来的白酒将进入品牌引领和品质消费并驾齐驱——名酒就好比大家闺秀,出现在各种高端场合,是代表中国白酒的高端、尊贵的引领者,代表中国白酒的品牌高度。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更渴望消费到性价比更高的优质白酒,这个产区内的优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就好比小家碧玉,能满足更多普通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所以产区原酒代表了固态发酵纯粮原酒的品牌宽度。
事实上,市场对于名酒的消费场景毕竟有限,除了商务、接待、重大节庆等一些特殊的场合,更多的大众消费,倾向于想喝好酒,但又不能太贵,太贵不符合每天消费的习惯,所以那些能够提供好酒并且价格适宜的品牌就会成为中产优选和首选。
同时,随着中国中产消费的崛起,未来几年将超过5亿人群,进入这个行业,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将成就多少品牌的战绩?
这种格局下,就会为产区原酒腾挪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优化产业结构的增长空间
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一些质量不过关,经营模式落后的中小型酒企必然会被市场淘汰,但是在拥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名酒品牌的核心产区,依然会有大量的优质白酒生产企业以聚力的方式抱团发展,也会为整个行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打造“泸宜遵”产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节约资源、丰富品类的角度,结合遵义、宜宾、泸州三个产区的优势进行统一打造后,对接市场,势必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前提就是这些进入打造的产品必须是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同时统一以产区的名义向市场输出,随着消费升级的加剧,未来逐渐就会占领在产业优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市场空间。
这就好比法国的“波尔多”产区,除了拉菲、拉图、木桐、玛歌、奥比昂等五大名酒庄以外,也有很多不知名的优质葡萄酒,以波尔多产区的名义向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输出,并得到了市场认可。故中国白酒优质产区打造为中国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增长空间。
产区原酒可拓展的市场空间
中国白酒伴随着农耕文化一路走来,是中国消费者随中国经济取得成就,造就了中国白酒的文化与市场。随着消费者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观形成中国白酒,“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向白酒产业提出了新发展课题,坚守固有技术路线,“固态发酵”,落实优质产区溯源:种好酒、酿好酒、喝自家的口粮酒。
同时,年轻人市场,跨界市场、个性化定制市场,随着产区概念的科普以及定制酒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努力,可以进一步抢占:年轻人市场、跨界圈层市场、个性化定制酒市场。
二、四年磨一剑,泸宜遵成就产区溯源的实验田
2016年8月,中国酒业协会颁布了固态法白酒原酒标准,在中酒协领导下,原酒委员会推动了以固态法白酒原酒三个标准,践行对结束原酒行业长期以来的小、散、乱的状态十分有利,使固态原酒的质量及真实性从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通过践行来打造中国白酒优质产区溯源。
产区溯源的自然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据史料记载,唐、宋、元、明、清以至近代,四川酿酒业为全国之冠。在整个四川酒业产区中,又以泸州、宜宾、遵义为最佳名优白酒聚集区。
由于泸宜遵产区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禀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原料来看,从酿酒用的水、酿酒用的粮食、酿酒用的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原产地优势;其次,工艺方面,酿酒用的窖池、酿酒用的工艺、储藏条件都有着悠长的历史;最后就是天府之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更具备了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馈赠。
第一,这个地区没有重化工业的污染,至今保留着几千年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好酒生产的第一个条件;第二,文化传承方面。该产区历史鲜明,属于多民族的融入融合,这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又催生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共同繁衍,这也是不同香型的白酒基础。浓香酱香清香都诞生于此,而这三种香型的有序性,融入交流;第三,推导出泸宜遵产区的丰富香型,才形成了众多的白酒品牌,甚至顶级的一线品牌,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郎酒等。此外,这里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优质的坚持纯粮固态白酒的酒企。
白酒业产区溯源涉及到的分析工具
其次,需要考察溯源的产区传统文化是否具有连续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产业,白酒是中国人物质消费与情感消费的双重载体,不一样的酒体,能折射出不一样的文化韵味。
此外,分析出白酒产业在该区域经济中有多大影响力。比如泸宜遵产区,整个白酒产业无论是产值、规模、税收、就业等多个维度,占当地区域举足轻重的位置。
最后,需要排查白酒产业发展在该农业区域发展中是否有干扰因素。
具体实施过程
以泸宜遵产区为例,囊括了所有几乎中国一线品牌白酒,白酒产业在该产区品质最好、产量最大、品种最齐;该产区企业众多,泸州、宜宾、遵义三个市,有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且地方品牌最多;同时,经过多年历史积累,泸、宜、遵三个市产出的白酒深受消费者喜爱和市场认可。
泸宜遵产区,出产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脍炙人口的名酒,而正是多年来泸宜遵产区传承了中国纯粮固态发酵的农耕文化和工艺,为这些名酒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此外,上千年的酿酒史,酒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发展白酒的优势和条件,是我国发展白酒产业最为理想的地区。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生产技术,在国内、国际都首屈一指,被行业认为‘最大的产业集群、最大的品牌群、最大的产能群、最好的政策洼地。
这一区域自然就成了我们产区溯源实施过程的最佳选择。
具体检验的成果
需要改进的方法及支持条件
同时,希望获得各个方面给予我们四个方面支持:产区农业区域规划更符合生态保护;积极整合资源让产区参与到国际产品市场的大循环;进一步完善产区内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产区所涉及的区域之间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共融共生。
三、产区溯源,如何推动白酒业在“双循环”经济中开启“十四五”
“双循环”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那么落实到白酒行业,则是需要在人们对于中国白酒的消费过程中,如何寻找到消费者的白酒品牌,消费观的牌子、面子、票子中寻找平衡的选择。
中国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亚文化,是中国发展的软实力之一。中国白酒产区溯源也促进中国白酒融入国际酒业市场环境,通过中国餐、中国酒的软实力走向世界。
白酒业在“十四五”中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谋划了崭新图景,“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全面部署。
白酒业产区发展实际上跟“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乡村振兴不谋而合。首先带动了产区周边山区农民致富创收,农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农业区域性规划;其次,面前国内面临消费升级,首当其冲就是白酒消费者会提升对品质的要求,那么产区原酒就能从品质和检验两个维度,满足这种需求。
中国白酒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遇到的瓶颈
因此,产区溯源除了对固态发酵白酒品质的坚守,但是在口感和营销方面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营销变革,则是未来优质产区所需要肩负的重任。中国白酒优质产区是中国发展的优质稀缺资源,优质产区的打造,保护好优质产区,让消费者了解优质产区任重道远,在消费过程中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酒中享受生活乐趣,例如我们将产区原酒浓、清、酱三种香型放在一个礼盒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红酒消费中的文化过程)平行品鉴(浓、清、酱)垂直品鉴(浓度变化)。
白酒业产区溯源如何体现在“双循环”经济
品牌源自产区,中国白酒消费者都知道茅台、五粮液、1573、郎酒这些品牌,但对于泸州、宜宾、遵义白酒金三角生态自然环境产区孕育品牌缺乏深入了解。我们强调产区溯源就是保护品牌、保护生态,让中国消费者了解优质原酒产区,让中国固态发酵优质产区走向世界,就是中酒协原酒委员会的宗旨。
中国白酒一线品牌都在泸宜遵优质产区里,是中国白酒价值所在,中国没有奢侈品牌,未来奢侈品牌可能在中国白酒中催生世界级品牌。品牌——价值是我们产区溯源的基础。同时原酒标准践行,倡导品质消费,催生出价格——分级满足不同消费层级、消费需求。
中国软实力需要体现,必定是中国软实力的体现,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被认可。就像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我们认识美国,主要是麦当劳和好莱坞文化传承的考证和阐述。白酒的文化属性以及快消品的特征,要像国际化,比如要开启一段生活方式。比如中国茶、中国酒和中国白酒,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软实力要走向世界,就得讲一讲中国白酒产区的溯源。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产品催生产区催生世界性的消费品牌。从而实现国内经济循环与国内外经济循环之间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导的“双循环”经济格局。